Jul.15.2024
大部分的人買房,一住可能就超過30年,住戶有可能就從青壯期進入高齡期,而在青壯期與高齡期的需求條件有所不同,身體機能也會有所差異。所以在同一個空間中,我們可能會跟其他不同能力的人產生牴觸,甚至這個空間也會干擾著不同年齡層的我們,而為了使每件物品都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每個人使用,提供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,進而有了「通用設計」一詞,超越了針對殘疾人士所制定設計規範的無障礙設計,讓使用層面更廣。
然而現今購屋成本高,市面坪數又趨向小坪數格局,倘若買一間為日後考慮到行動不便者而必須無障礙尺度的浴室,並不符合成本考量,但如果等到狀況出現時我們再動工修繕更是為數不小的費用,尤有難度的是不見得改了就能符合使用!因此我們應從設計之初就將通用設計概念考慮進去,不僅能省去日後再修改的成本,更能將尺度運用得宜,且坪數成本並不會有所窄隘,保有預留概念還能為未來新增的家庭成員做預備!
居家室內動線基本寬度規劃。(圖由財團法人台北市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提供)
1. 去除高低差 2. 門及通道合理淨寬 3. 預留概念,日後改裝成本輕省
室內空間可有以下規劃:
“好宅〞從來不只是安身入戶的建築,而是生活方式與情感的主要寄託。從出生到年齡不斷延長,應該檢視現在的住家是否適合從嬰幼兒居住到老年,也就是為住宅的可居住年限提出計畫,陪伴自己到老,由室內設計角度提出規劃,打造更友善的長壽住宅並發揮空間的最大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