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.25.2025
位於首爾松坡的微型住宅由南韓建築師事務所 SsD 設計,針對都市密度與居住成本問題,提出創新解決方案。建築透過挖掘最大容積率與分區規範之間的差異,創造出一種新型態的微型住宅。這種設計不僅擴展了單元空間的界限,還納入半公共動線、陽台與視覺延伸,提升居住品質與社會價值。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SsD 的目標很簡單卻很真切:讓微型住宅不再只是臨時棲身之所,而是能承載社會價值的家 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都市密度與居住成本飆升,首爾面臨全球性的居住難題。松坡微型住宅(Songpa Micro Housing)應運而生,由南韓建築師事務所 SsD 主導設計,試圖打破傳統框架,這棟住宅挖掘建築容積率與分區規範的縫隙,創造出新型態的微型生活模式 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建築中的「珍珠奶茶空間」成為私人與公共、室內與室外的軟性交會點,促進鄰里間的互動與連結。這種設計理念證明「空間」與「大小」並非同一概念,微型住宅也能創造豐富的社交網絡與社區凝聚力。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松坡微型住宅的地面層因法規抬高,形成開放空間,成為表演、藝術展覽或社區聚會的舞台。微型劇場與咖啡廳位於地面與地下,與住宅單元相連,宛如居民的共享客廳 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松坡微型住宅的地面層因法規抬高,形成開放空間,成為表演、藝術展覽或社區聚會的舞台。微型劇場與咖啡廳位於地面與地下,與住宅單元相連,宛如居民的共享客廳 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行人從街道走進建築,沿著階梯深入地下展覽區,城市、建築與居民因此緊密相繫。提升空間利用率,還讓這棟住宅成為首爾街頭的活絡節點 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松坡微型住宅由十四個「單元塊」組成,居民可根據需求選擇單一單元或組合多個單元,滿足不同生活型態。此外,單元空間可轉換為藝廊或工作空間,提供居住者更多彈性與永續性,減少因生活變化而搬遷的需求。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地面層的多功能空間:連結城市與居民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建築地面層因分區規範而抬高,形成開放空間,可用於表演、藝術展覽或社區聚會等活動。微型劇場與咖啡廳位於地面層與地下室,與居住單元相連,成為共享的「客廳」。行人從街道進入建築,透過階梯連接地下展覽空間,強化城市、建築與居民之間的互動。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
(攝影:SsD、Dyne Architect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