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t.09.2025
在加拿大西岸門戶溫哥華,一座嶄新的摩天住宅拔地而起,名為「The Butterfly」(蝴蝶)。此案由加拿大知名開發商「Westbank」(西岸置業)主導,並委由加拿大建築師事務所Revery Architecture操刀設計。 樓高達178.6公尺,使之成為目前溫哥華城市天際線中第三高的建築體,無疑為城市地景再添一筆醒目的垂直座標。此建築坐落於市中心半島的高點,不僅標示著繁華都會的核心區域,同時也扮演了通往充滿活力的西尾區(West End)的重要門戶角色。從都市規劃的角度審視,此建築的高度與位置選擇,顯然經過深思熟慮,意在形塑區域的視覺焦點,並提升周邊環境的識別性,誕生過程亦反映了溫哥華持續向上發展的城市擴張策略。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The Butterfly最引人注目的視覺特徵,在於其獨特的雕塑感外牆。建築師事務所Revery Architecture從雲朵變幻無常的輕盈姿態中汲取靈感,設計出由多個垂直的白色圓柱體交織構成的立面。此複雜的幾何造型,是透過精密的預鑄工法實現,採用白色預鑄混凝土板與高性能玻璃組合而成。 模組化的牆板不僅精準呈現了設計的曲線美學,更在實用層面上提供了卓越的隔熱性能。同時,寬闊的陽台被巧妙鑲嵌於圓柱體框架之內,而圓柱之間的凹處則自然形成了遮蔽的半戶外風廊。此種設計不僅提升了居住者的舒適度,亦兼顧了優異的隔音效果,展露出當代建築對於環境性能與使用者體驗的高度關注,可謂匠心獨運的工程展現。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此開發案的另一項卓越成就,在於其對基地旁歷史建築——建於二十世紀初的第一浸信會教堂(First Baptist Church)的審慎整合。建築師並非採取迴避或壓倒的姿態,而是尋求新舊建築間的對話。 塔樓基座高聳的斜面玻璃牆設計,便是從教堂內部管風琴的結構形態獲得啟發,轉化為當代的建築語彙。更進一步,設計了一處名為Galleria(廣場)的地面層全玻璃結構,將塔樓大廳與教堂直接相連。明亮的穿透性空間,不僅作為動線樞紐,也規劃為舉辦音樂會等活動的場域,促進了社區交流的可能性。尊重歷史紋理、並賦予舊建築新生命的策略,展現開發商與建築師在都市更新課題上的社會責任感與細膩手法,達成相輔相成的效果。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步入 The Butterfly 大廳,空間氛圍頓時由外部的都市喧囂轉為寧靜優雅。Revery Architecture在室內設計上運用了柔和、彎曲的白色造型語彙及織品,營造出如同雲端般輕盈舒適的感受。大廳中央擺設了一架與義大利鋼琴製造商Fazioli(法吉歐利)合作訂製的平台鋼琴,這幾乎已成為Westbank旗下高端住宅開發案的標誌性配置,藉此提升建案的藝術品味與價值感。 裙樓結構環繞著塔樓基部,巧妙地串接了大廳與Galleria(廣場),內部規劃了多元的住戶專屬設施。其中,頂層設置了一座標準長度的游泳池,泳池被包覆在一個呼應建築立面語彙的肋狀結構中,創造出獨特的空間體驗。這些細節鋪陳,反映了開發商針對高端客層,在營造生活品質與獨特體驗上的精心佈局。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樓高五十七層的The Butterfly,在居住單元的規劃上亦有巧思。各層住宅並非直接曝露於外部,而是透過半戶外的開放式風廊連接至有遮蔽的中央電梯服務核,如此設計不僅有利於自然通風,也為住戶提供了非正式的社交互動可能性。 每一層的風廊旁都設置了雕塑般的訂製花器,裡面栽種了樹木。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樹木將逐漸成長茁壯,最終在建築立面上形成一道道垂直的綠色景觀,為冰冷的建築體注入生生不息的自然活力。將綠意引入高層建築的設計手法,呼應了溫哥華居民親近自然的城市文化,同時也是對永續建築與垂直綠化趨勢的前瞻性回應,其長期的維護管理亦是對營造技術的一項考驗。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在塔樓的頂冠部分,設計師規劃了擁有大片玻璃牆的空中花園,讓居住者得以在城市之巔俯瞰壯麗景致,享受獨特的休憩空間。The Butterfly的住宅套房內部設計同樣由Revery Architecture負責,採用了諸如瓷質地板等奢華建材與細節處理,確保了由外到內的設計一致性與高品質標準。 回顧開發商Westbank(西岸置業)在溫哥華的發展足跡,可說是動作頻頻且眼光獨到。除了The Butterfly,該公司亦負責了丹麥建築事務所BIG設計的溫哥華一號公館(Vancouver House),以及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(Kengo Kuma)設計的摩天大樓。這些引人注目的建案,持續引入國際頂尖設計觀念,不斷重塑溫哥華的城市輪廓,可視為畫龍點睛的開發策略,亦是城市發展活力的一種表徵。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
攝影:Ema Peter